一、小柴胡湯證治
柴胡湯類,指的是以小柴胡湯爲代表的一組方劑。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,它以口苦、咽幹、目眩的少陽腑證和耳聾、目赤、頭疼痛、胸脅苦滿的少陽經證爲治療物件。

邪客少陽之經,正邪相爭在於脅下,脅下屬于表裏之夾界,而側于太陽、陽明兩經之間。邪氣進而入陰則惡寒,正氣勝邪出於陽則發熱。由於邪有進退,正有勝負,故病人時而發熱,時而惡寒,寒來熱往,熱來寒往,寒熱交替出現,即爲往來寒熱。它既不同於太陽病的發熱惡寒,也不同于陽明的但熱不寒,臨證之時,務須分清。
    少陽屬膽,而連於肝,性喜疏泄,而惡抑鬱,故少陽爲病,可出現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等氣鬱之證。膽氣內鬱,若化火而迫膽汁上滋,則見口苦,火熱傷津,則見咽幹,風木爲病,則見目眩等證,而作爲少陽病的提綱證。太陽脈浮,陽明脈大,而少陽則脈弦,其舌苔則以白滑之象爲准。
    考《傷寒論》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:即小柴胡湯,大柴胡湯,柴胡加芒硝湯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柴胡桂枝湯,柴胡桂枝幹姜湯。
    以上六個柴胡湯,應以小柴胡湯爲基礎,因此,瞭解柴胡湯類的加減諸方,必須先從瞭解小柴胡湯的組方意義開始,才有綱舉目張的作用。小柴胡湯由柴胡、黃苓、半夏、生薑、甘草、人參、大棗七藥組成。方中柴胡、黃苓兩味苦藥以清少陽之熱,柴胡解經熱,黃苓清腑熱,這是治療的功效之一。然少陽以疏泄爲常,以抑鬱爲病,用柴胡、黃苓不但能解少陽之熱,更能疏解少陽之氣鬱,這也是柴胡的另一功效。據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柴胡治“腸胃中給氣,飲食積聚”等病,說明它可促進六腑的新陳代謝,有消積化食的作用,因而也就能推動少陽的樞機而和表調裏的功效。柴胡一藥而有三用,足見其在本方中作用的重要,故小柴胡湯以柴胡名方。
    半夏、生薑這兩味藥都是辛溫之品,能開能降,善於和胃治嘔,又能外疏風寒,內消痰飲。因少陽膽病,以喜嘔爲多見,故以二藥治嘔健胃用意良深。人參、甘草、大棗這三味藥都屬甘溫之品,用以扶正祛邪,以助柴苓之治,更能預先實脾,以杜少陽之傳,實有“治未病”的意義。由此可見,小柴胡湯的七味藥物以和解少陽之邪爲主,而又旁治脾胃,和中扶正爲輔。清解邪熱,而又培護正氣,不通過汗、吐、下的方法,而達到祛邪的目的,故叫做和解之法。

此方的劑量,柴胡應大於人參、甘草一倍以上,方能發揮治療作用。若誤將人參、甘草的用量大於或等於柴胡,則達不到和解少陽邪熱的目的。因此,用本方時務須注意劑量的比例。
    小柴胡湯的治療範圍頗廣,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其退燒解熱的功效尤著。宋朝的《蘇沈良方》已發現它在這方面的作用見長,並進而將它的適應證歸納爲四點:一是治往來寒熱,二是治潮熱,三是治身熱,四是治傷寒差後更發熱。驗之臨床,此說實不可忽視。《傷寒論》對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,有“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”的原則。個人認爲“一證”,和“不必悉具”應對照來著,著重在於“不必悉具”。如嘔而發熱,或脅下痞硬,或往來寒熱,只要見到少陽主證,使人確信不疑,便當與柴胡湯,不必待其證候全見。臨床使用本方,當以此爲准。
    如曾治某女工,29歲。患頑固性嘔吐,已三年未愈。每於食後即嘔吐,嘔吐物味極酸苦而挾痰涎。右脅脹滿,胃脘作痛,唯二便尚調。月經前後參差不定,經行則心胸煩滿而小腹脹痛。脈沈弦而滑,舌苔白滑。
    辨證:此證爲肝膽氣郁,氣鬱而疏泄不利則生痰飲,使胃氣失於和降,故嘔吐痰涎而味帶酸苦。至於舌脈之診,也都反映少陽氣鬱不琉之候。
    治法:疏利肝膽、清化痰熱。
    處方:柴胡12黃芩10半夏、生薑各1O黨參、炙甘草各6竹茹、橘皮各12  香附、郁金各10

此方共服六劑而嘔吐全瘳,其後也未再復發。
《傷寒論》中以柴胡名方的方劑及後世在此基礎上衍化派生出來的一些方劑,都可以看成是小柴胡湯的加減方,以下則分述各方的證治:

二、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

(一)柴胡加桂枝湯
本方治少陽病兼見頭痛、發熱、脈浮等太陽表證,爲小柴胡湯減去人參之礙表,加桂枝微發其汗而成。又能治少陽證兼有心悸、氣上沖之證。
    張××,女,59歲。患風濕性心臟病。初冬感胃,發熱惡寒,頭痛無汗,胸脅發滿,心悸。時覺有氣上沖於喉,此時則更覺煩悸不安,脈結。
    辨證:少陽不和,複感風寒,且挾沖氣上逆。

治法:兩解少陽、太陽,兼平沖氣。
處方:用小柴胡與桂枝湯合方。
服三劑則諸證得安。

(二)柴胡加芍藥湯
   本方治少陽病兼見腹中痛,且有拘攣之感,按其腹肌而如條索狀,此乃因肝脾不和、血脈拘攣所致。爲小柴胡湯減去苦寒之黃芩,加平肝緩急而疏利血脈的芍藥而成。又能治療婦女氣血不和的月經不調與痛經等證。
   郝××,學生,女,22 歲,肝氣素鬱,經常胸脅發滿,胃脘作痛,月經來潮時,則小腹拘攣作痛,脈弦細且直,舌苔薄白。
   辨證:肝氣鬱結、血脈不和。肝氣鬱則疏泄不利而胸脅發滿、胃脘作痛,血脈不和則痛經而小腹拘攣。
   治法:疏肝和血止痛。
   處方:柴胡12  赤白芍各6  甘草6黨參6生薑10  半夏10

當歸尾10 澤蘭6
連服六劑,諸證即愈。

(三)柴胡桂技湯

本方爲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合方。治外有表證而見“肢節煩疼”,內有少陽氣鬱而見“心下支結”。故在小柴胡湯中加桂枝、芍藥,使其外和營衛、內調氣血,而病可愈。根據《傷寒論》的治療精神,余用本方治療下述三種病症每可取效。
1、治早期肝硬化:肝病患者,日久不愈,由氣及血,由經及絡,而出現腹脹,脅痛如刺,面色黧黑,脈來沈弦,舌質紫暗,邊有瘀斑等證。化驗室檢查,見白蛋白、球蛋白的比例倒置,麝香草酚濁度指數升高。臨末診斷爲早期肝硬化。用柴胡桂枝湯減去人參、大棗之補,另加鼇甲、牡蠣、紅花、茜草、土鼈蟲等專治肝脾血脈瘀滯、軟堅消痞之藥,有較好的效果。
2、治關節炎兼肝氣鬱: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有肢節煩疼,同時又因挾有肝氣而胸脅苦滿,或者脅背作痛等證,用柴胡桂枝湯療效滿意。
3、治肝氣竄:肝氣竄是民間土語而未見醫藉記載。其證是自覺有一股氣流在周身竄動,或上或下、或左或右,凡氣竄之處,則有疼痛和發脹之感,此時患者用手拍打疼處,則伴有噯氣、打嗝,隨之則其證得以緩解。此病多屬現代醫學所謂的神經官能症一類,以老年婦女爲多見。初遇此證,使用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散一類,效果都不理想。後想出柴胡桂枝湯法,可兩調營衛氣血,而能獨切病情,試之果然有效。至今已治癒數人。
(四)柴胡去半夏加括萎根湯
    本方爲小柴胡湯去半夏,並增益人參劑量,並加幹花粉而成。治少陽病兼胃中津液耗傷而見口渴欲飲、舌紅苔薄黃等證。臨床使用,每于小柴胡湯中去半夏、生薑之燥,加幹花粉以及麥冬、沙參等以滋津養液,若其人津氣兩傷,口渴爲甚,則宜加重方中人參的劑量,本方亦治“糖尿病”辨證屬少陽不和、胃熱津傷者。
(五)柴胡加茯苓湯
    本方爲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茯苓而成。治少陽三焦不利,水邪內停爲患,證見小便不利、心下悸動不安,脈弦、舌苔水滑並具有少陽病主證者。故于小柴胡湯內去苦寒之黃芩以傷陽,可加茯苓、澤瀉以利小便,使水邪去則愈。此方若再加白術,亦治小便不利、大便作瀉、口渴、心煩等證。

由此可見,口渴一證,有津少和津聚之分,應從小便利與不利,舌苔薄黃與舌苔水滑上加以區分鑒別。

(六)柴陷合方
 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去人參而成。治少陽不和兼見胸熱心煩、大便不暢,脈數而滑等證。又能治痰氣火熱交鬱的胸痛,心下痛等證。服藥後大便每多挾有黃涎,爲病去之征。
    楊××,男,25歲。因奮勇救火,吸入亞硝酸鹽類的氣體而中毒。證見胸滿憋氣,心下疼痛,口苦,時時泛惡,大便已五日未行。脈弦滑,舌苔黃白而略厚。住院注射美蘭並輸氧氣搶救。
    辨證:證爲肝之氣機不利,痰氣交郁於上、中二焦,故胸滿及心下疼痛,少陽火鬱,是以口苦而又時時作嘔,大便五日未行,則六腑之氣不得通順,是以舌苔黃膩而不退。

治法:疏解肝膽氣鬱,兼利痰火之結。
處方:柴胡12   黃芩10  半夏1O  黃連10   糖瓜萎50   炙甘草6     黨參6  枳實6
服藥後,大便得下,排出枯液物較多,隨之心胸頓覺爽快,口苦乃減,嘔吐得除。在中西醫配合治療下,終於轉危爲安。
(七)柴胡姜味湯
    本方爲小柴胡湯減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幹薑、五味子而成。治少陽不和兼寒飲束肺,肺氣不溫,津液不布而致咳嗽,舌苔白潤,脈弦而緩之證。此方與柴陷合方相較,一治痰熱,一治寒飲,兩相對照則前後呼應。
( 八)大柴胡湯
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、甘草,加大黃、枳實、芍藥而成。治膽、胃熱實,氣機受阻,疏泄不利而見大便秘結,胃脘疼痛,急不可待,且嘔吐不止,口苦爲甚,鬱鬱微煩,兩脅脹痛,脈弦有力,舌首黃膩等證。故不用參、草之補,而加大黃、權實、芍藥之瀉,以兩解少陽、陽明之邪。臨床用以治療急性膽囊炎、膽石症、急性胰腺炎、急性闌尾炎以及其他急腹症而辨證屬少陽不和、陽明熱實者,每可取效,已被中西醫所公認。
   趙××,女,13 歲。患鼻衄不止,大便秘結,胸脅發滿,口苦多嘔,脈弦滑,舌苔黃。曾服龍膽瀉肝湯不效。

辨證,肝胃火盛,迫血上行。
治法:瀉肝胃之火,涼血而止衄。
處方:柴胡10   黃芩6大黃6   白芍12   丹皮12   枳實6          生牡蠣12玄參12
服一劑後,大便通通,鼻衄未發,照方又服一劑而廖。

李××,女,20 歲。產後20天,因與鄰人爭吵,氣惱之餘而發病。證見精神失常.-或寫人摔物,或嗔目握拳,但不付諸行動。口中念念有詞,時或叫唱,煩躁不寐,七晝夜目不交睫,而精神不疲。西醫治用“冬眠靈”等藥,未能取效。患者兩目發直,躁動不安,其家屬稱已數日不解大便,惡露亦停。脈弦滑有力,舌絳而苔黃膩。

辨證:氣火交鬱,兼有瘀滯,肝胃皆實之證。

治法:舒肝瀉胃,活血化瘀

處方:柴胡12大黃10枳殼10丹皮12桃仁12赤芍10山梔10    菖蒲1O郁金10香附10半夏10竹茹10生薑12  陳皮10

僅服一劑,則瀉下粘膩黑色的糞便甚多。當夜即能入睡,且呼之不醒,竟有一日之久。痞而神志恢復,惡君亦下,從此病癒。
(九)柴胡加硝湯
 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劑量的一半,另加芒硝而成。治少陽不和兼有胃中燥熱而見傍晚發潮熱,兩脅不適,口苦心煩等證。故用本方和解少陽兼以調和胃中燥熱,然瀉下之力爲緩,不及大柴胡湯之峻。所用芒硝,在藥煎好去滓後,于藥湯內化開,再煮一、二沸,下火後服用。
(十)柴胡桂枝幹姜湯
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、大棗、半夏、生薑,加幹姜、桂枝、牡蠣、天花粉而成。治膽熱脾寒,氣化不利,津液不滋所致腹脹、大便溏瀉、小便不利、口渴心煩,或脅痛控背、手指發麻,脈弦而緩,舌淡苔白等證。故用本方和解少陽兼治脾寒。與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治胃實相互發明,可見少陽爲病影響脾胃時,需分寒熱虛實不同而治之。余在臨床上用本方治療慢性肝炎,肝膽餘熱未盡而又伴有太陰脾家虛寒,證見脅痛、腹脹、便溏、泄瀉、口幹者,往往有效。若糖尿病而見少陽病證的,本方亦極合拍。
    劉××,男,35歲。患肝炎住某傳染病醫院。突出的症狀是腹脹殊甚,尤以午後爲重,坐臥不安,無法可解,遂延餘會診。切其脈弦緩而軟,視其舌質淡嫩而苔白滑。問其大便情況,則每日兩、三行,溏薄而不成形,小便反少,且有口渴之證。
辨證:肝病及脾,中氣虛寒,故大便雖溏,而腹反脹。此病單純治肝、洽脾則無效。
治法:疏利肝膽,兼溫脾寒。
處方:柴胡10黃岑6灸甘草6桂枝6幹薑6花粉12牡蠣12
連服五劑而腹脹痊愈,大便亦轉正常。後用調肝和胃之藥而善後。
(十一)柴胡加龍骨牡蠣湯
 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減甘草,加桂枝、茯苓、大黃、龍骨、牡蠣、鉛丹而成。治少陽不和、氣火交鬱。心神被擾、神不潛藏而見胸滿而驚,譫語、心煩,小便不利等證。故用本方開鬱泄熱、鎮驚安神。臨床對小兒舞蹈病、精神分裂症、癲痛等,凡見上述證候者,使用本方往往有效。惟方中鉛丹有毒,用時劑量宜小,不宜久服,且當以紗布包裹紮緊入煎,以保證安全。
    一男孩,患小兒舞蹈症,久治不愈。肢體躁動不安,夜間少寐而煩,脈來弦滑,舌苔黃膩。
   辨證:肝膽氣火交迸而陽氣不潛。
   處方: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原方。
   服藥三劑後,煩躁得安,病減而能寐。遂去鉛丹加生鐵落,再進三劑而康復。
   以上極括介紹了柴胡湯類的加減證治。除主方小柴胡湯外,雖又列舉十多方,仍爲舉一反三而設,不能盡全。其中也參以個人臨床經驗,如以下四個附方的內容則多爲個人的體會,故與《傷寒論》所載也不盡全合。

●(十二)柴胡解毒湯
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加菌陳、土茯苓,風尾草、草河車而成。治肝膽濕熱日久成毒,蘊鬱不解而見肝區疼痛,厭油喜素,多嘔,體疲少力,小便黃短,舌苔厚膩等證。肝功化驗則以單項轉胺酶增高爲多見。證爲濕熱內蘊,所以辨證的關健在於舌苔膩與小便黃短。本方是我床多年所總結出的經驗之方,可疏肝利膽、清熱解毒、利尿滲濕,用於上述證候,療效頗爲顯著。
●(十三)三石解毒湯
    本方由柴胡解毒湯加生石膏、滑石、寒水石、雙花、竹葉而成。治肝炎患者濕熱之邪較柴胡解毒湯證爲重,大有痹鬱不開之勢,除見上述肝炎證候外,其人還見面色焦黑,或者面帶油垢,雖患肝病,然體重非但不減,且有所增,背臂時發酸麻脹痛,舌苔厚膩,且服藥難於褪落,脈弦緩等證。故用本方清熱解毒,降轉胺酶,退舌苔。關於這個方子,還有一段醫話可述。1977年,我在某地開門辦學時,曾診一名慢性肝炎患者,見其舌苔厚膩,小便黃短,遂予柴胡解毒湯,似成竹在胸,料其必效。豈知服藥六劑,諸證未減,從苔依舊。轉予方中增入芳香化濁之品,仍無濟於事,竟幾易其方,幾經失敗。閱《溫病條辨》治暑溫的三石湯,乃是微苦辛寒兼芳香之法,用辛涼以清熱透邪,芳香以敗毒化濁,對濕熱膠結,熱重於濕者頗爲適宜,且與此證也甚合拍。遂將柴胡解毒湯與三石湯合方化裁,患者僅服藥三劑,膩苔即退,而諸證也減。此即三石解毒湯之由來。可見書不可不讀,而病也不可不看,讀書與診病相結合,才會有所提高與發展。
●(十四)柴胡茵陳蒿湯
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加茵陳、大黃、梔子而成,治濕熱之邪蘊鬱肝膽,膽液疏泄失常,發爲黃疽,證見一身面目悉黃,色亮有光,身熱心煩,口苦欲嘔,惡聞葷腥,體疲不支,脅疼胸滿,不進飲食,小便黃澀,大便秘結,口渴腹脹,舌苔黃膩,脈來弦滑等,實即現代醫學所謂之急性黃疸性肝炎。本方有清利肝膽濕熱之功,對於此證,往往數劑即可收效。但黃疸雖退,而小便黃赤未已,或大便灰白未能變黃,仍不可過早停藥,應以徹底治癒爲限,以免使病情反復而不愈。
(十五)柴胡鼈甲湯
本方由小柴胡湯減大棗,加鼈甲、牡蠣、丹皮、赤芍而成。治少陽不和兼見氣血瘀滯所致脅下痞硬、肝脾腫大等證。故去大棗之壅塞,而加活血化瘀、軟堅消痞之藥。對兼有低熱不退者,于方中減去人參、生薑、半夏也每能收效。

王××,男,32歲。患慢性肝炎,證見肝脾腫大,心煩口渴,夜不成寐,腹脹而大便乾燥。脈弦細而數,舌質紅絳而無苔。

辨證:陰虛陽亢,血脈瘀滯,故口渴、心煩而寐差。脈弦細數,舌紅絳,亦爲陰虛之確征。
處方,柴胡6鼈甲15牡蠣15丹皮10赤芍10花粉10

麥冬10生地10紅花6茜草6
以此方加減進退,約服六十餘劑,病情逐漸好轉,終於治癒。
  ( 十六)柴白湯
   本方由小柴胡湯減半夏、生薑,加生石膏,知母、粳米而成。治療少陽不和兼陽明熱盛而見大熱、大煩、大渴,汗出而大便不秘,舌苔黃,口中乾燥等證。對“三陽合病”而以煩熱、口渴爲甚的,當屬首選之方。
   秦××,男,30歲。因患高燒就診。患者體退持續在39.640,西醫檢查:心肺正常,肝脾未觸及,肥達氏反應陰性,未找到瘧原蟲,用過多種抗菌素及解熱藥物無效,轉中醫洽療。
    餘切其脈則弦細而數,問所苦則稱頭痛、周身酸楚、骨節煩痛,伴有寒戰;且口中乾渴,發熱有汗。視其舌,則苔白黃厚膩,咽峽紅腫。
    余問同道胡君曰,此何病耶?曰:此濕溫也。應以何法治之?曰:藿、佩化濁,滑石清熱,杏、苡利濕何如?曰:誠如君言,然濕不但在衛,且已進入氣分,大有化熱之勢,故已彌漫三焦,而有“三陽合病”之象,治當以柴白湯佐.以化濕爲宜,若用香燥之藥,恐反助熱。
    處方:柴胡12  黃芩10知母10生石膏30板蘭根12蒼術6草果6
水煎一劑,分兩次服,藥後即熱退汗止,從此獲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