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》的內容,多能理論聯繫實際,理法方藥兼備,形成辨證論治的體系。使人越讀越有味,越用越想用,成爲後世醫學的規範。它對發展中醫學、指導臨床實踐,作出了巨大的責獻。
    《傷寒論》實載113方(佚一方)。其方結給構比較嚴謹,藥眯精煉,配伍有度,煎服得法。比起《內經》13方,有了新的發展。故被後世醫家所推崇,獲有“醫方之祖”的稱號。
    辨證論治是中醫必須遵循的準則。理法方藥的統一,更是取得療效的關鍵。所以,經方運用得當,往往效如桴鼓。

爲了正確運用經方,現談談個人體會―使用經方的關健在於抓住主證,希望得到讀者們的重視,對學習和使用《傷寒論》方有些裨益。

 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傷寒論》所載的寒熱之藥並用方劑,概括起來有柴胡桂枝幹姜湯、梔子幹姜湯、半夏瀉心湯、附子瀉心湯、黃連湯、烏梅丸、麻黃升麻湯、幹薑黃芩黃連人參湯,一共八個方子。而柴胡桂枝幹姜湯已經講過,梔子千姜湯從略,生薑瀉心湯、甘草瀉心湯可以以半夏瀉心湯爲代表。下面分別對各方劑進行簡要敍述。

一、半夏瀉心湯

半夏瀉心湯是寒藥、熱藥雜用的方子。它屬於和解脾胃寒熱之邪的代表方。生薑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都是在它的方藥基礎上加減變化面成。它是治療脾胃之氣失和、心下痞滿而挾有痰飲的一種病證。因其挾有痰飲,故兼有嘔吐之證。如結合臨床觀察,此證當有心下痞滿、嘔吐、腸鳴下利,或大便不調之證。本證的産生,由於脾胃陰陽不和,升降失序,中焦之氣痞塞、寒熱錯雜,痰飲內生之所致。故用半夏瀉心湯苦降辛開、和胃滌痰爲主。
    半夏瀉心湯由半夏、黃岑、黃連、人參、炙甘草,大棗組成。此證氣機升降不利,中焦痞塞,胃氣不降而生熱,故方用芩、連之苦寒以降之,脾氣不升而生寒則腸鳴下利,故用於姜之辛熱以溫之,痰飲擾胃,逆而作嘔,故用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嘔;脾胃氣弱,不能斡旋上下,故以參,草、棗以補之。本方清上溫下、苦降辛開、寒熱並用,以和脾胃,爲治心下痞的主方。
  【按】心下爲半表半裏部位(在胸之下、腹之上),故其爲病,則用瀉心湯和解爲宜。然小柴胡湯治在肝膽,而瀉心湯則治在脾胃。兩證的氣機皆有出入升降不利的特點,又皆系陰陽的乖戾不和所致,若不用和解而用它法治療,則病不能愈。尤以“心下”位於胸腹之間,乃氣之上下要道,故陰陽交通不利則作痞。痞者塞也,氣滯而不行,非血非水,中實無物,故按之則濡,而但氣痞耳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四逆湯類是以四逆湯爲代表的加減方類。它包括了四逆加人參湯,通脈四逆湯,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,白通湯,白通加豬膽汁湯,幹姜附子湯,茯苓四逆腸,附子湯八個方劑而言。

一、四逆湯

四逆湯是治少陰病陽虛寒化證的。少陰病的陽氣爲一身陽氣之總司。陽氣有腐熟水穀,蒸化輸布水液的作用。少陰陽虛,不能腐熟水穀,不能氣化津液,因而或見下利清穀,或致寒飲停聚於膈上,使人幹嘔欲吐而又無物吐出,陽虛不達四末,故手足發涼,甚則出現四肢厥逆等證。《傷寒論》281條說:“少陰之爲病,脈微細,但欲寐也”。所以,少陰病人往往出現精神不振的欲寐而又不能熟寐的“但欲寐”之證。夫六經爲病,惟少陰病證最難辨。仲景所述少陰病的脈微細,但欲寐,小便數而白,背惡寒.四肢厥冷等證,此皆人之易知而易辨。其所准者是,雖有惡寒,甚者反不覺寒,或但喜厚衣近火,問之則不言怕寒,殊不知厚衣近火即怕寒也。也有善瞌睡而精神不振者,實即“但欲寐”之漸,稍不留心,也極易造成誤診、漏診,故臨床切不可疏忽大意。
     四逆湯由生附子、幹薑、炙甘草組成。方中的生附子溫少陰以回陽,幹姜溫中以散寒,炙甘草和中補虛,三藥配伍,共奏回陽救逆之功。因其可治四肢厥逆,故名之以四逆湯。四肢厥逆,乃因真陽衰微,陰邪勢盛,陽氣不充於四肢,陰陽不相順接而致。
    羅××,男,50歲。夏日天熱,汗出頗多,自覺躁熱而渴。夜又行房,口渴更甚。乃瓢飲涼水甚多。未幾,覺小腹窘痛,陰莖也向裏抽縮,手足發涼。自覺病情嚴重,乃邀餘診。切其脈沈而弱,視其舌淡嫩而苔白。此乃少陰陽虛而複受陰寒之重證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理中湯類,指的是理中湯、丸,桂枝人參湯,甘草幹姜湯三個方劑而言。這三個方子,應以理中湯爲代表,其他方劑則是由理中湯加減變化而成。

一、理中湯

理中湯是治療太陰脾氣虛寒證的主方。脾居中州,依賴脾陽的運化功能而升清降濁,運化水穀精微而爲後天之本。若中陽虛衰,脾陽不運,則寒濕不化,升降不利,即形成了太陰爲病。其症狀表現爲:腹瀉益甚,腹脹不減,時腹自痛,不欲飲食,脈沈遲無力,舌淡苔白。治用理中湯溫中暖寒,健脾運濕,使腹瀉止則病癒。
    理中湯(又名人參湯),由人參、白術、幹薑、炙甘草組成。方中用人參、甘草以補脾氣之虛,千姜、白術以溫脾寒而化濕。
    服理中湯後,要經一食頃的時間,須飲熱稀粥一升許,避寒保溫,勿揭衣被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小柴胡湯證治
柴胡湯類,指的是以小柴胡湯爲代表的一組方劑。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,它以口苦、咽幹、目眩的少陽腑證和耳聾、目赤、頭疼痛、胸脅苦滿的少陽經證爲治療物件。

邪客少陽之經,正邪相爭在於脅下,脅下屬于表裏之夾界,而側于太陽、陽明兩經之間。邪氣進而入陰則惡寒,正氣勝邪出於陽則發熱。由於邪有進退,正有勝負,故病人時而發熱,時而惡寒,寒來熱往,熱來寒往,寒熱交替出現,即爲往來寒熱。它既不同於太陽病的發熱惡寒,也不同于陽明的但熱不寒,臨證之時,務須分清。
    少陽屬膽,而連於肝,性喜疏泄,而惡抑鬱,故少陽爲病,可出現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等氣鬱之證。膽氣內鬱,若化火而迫膽汁上滋,則見口苦,火熱傷津,則見咽幹,風木爲病,則見目眩等證,而作爲少陽病的提綱證。太陽脈浮,陽明脈大,而少陽則脈弦,其舌苔則以白滑之象爲准。
    考《傷寒論》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:即小柴胡湯,大柴胡湯,柴胡加芒硝湯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柴胡桂枝湯,柴胡桂枝幹姜湯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(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/綜合報導)現代人普遍在意自己的身高高矮,尤其是做父母的,如果小孩在青少年時期,身高抽長得不夠的話,便開始擔心。於是有些父母會嘗試買中醫所謂的轉骨湯給小孩喝,但是轉骨湯能夠隨意喝嗎?日前,有位台北16歲少年,因為擔心自己的身高不夠,便買了轉骨湯來喝,沒想到才喝兩天,竟昏倒送醫!

為什麼會突然昏倒送醫呢?經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把處方簽看過一遍,原來藥方其中的附子含具毒性的烏頭鹼,如果服用過量,恐導致呼吸衰竭昏迷等副作用。而烏頭鹼是常用中藥中所含有的一種化學物質,具強烈毒性,只要口服0.2毫克就可能導致中毒,3到5毫克就會致死。民間常用草烏、川烏泡藥酒。

吳明玲解釋,雖然附子具有烏頭鹼毒性,但是藥典記載烏頭鹼具鎮痛作用,臨床也用於緩解癌痛,適用於消化系統癌痛;外用時能麻痺周圍神經末梢,產生局部麻醉和鎮痛;有消炎及強心作用,屬於健保處方用藥。

因此吳明玲提醒民眾,烏頭鹼毒性極大,建議民眾不要自行透過網路等管道購買,應先諮詢中醫師,中醫師在開立處方時也提醒民眾注意觀察服用後出現的症狀。

 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天在Facebook上看到中醫興趣小組的塗鴨牆上有這麼一張圖片,看了一下發文者的背景~應該就是國泰電腦的軟體工程師。

這是第一個看到畫面及內容都蠻符合我想做的一套專家系統。除了症狀選單外,還列出原文條文及註解。

不過因為祇從畫面上看到,看不出人工智慧的部份做到那邊......

很期待這套軟體趕緊到馬來西亞展示後,看是否能在台灣有購買的機會~對於學習傷寒論及使用經方開藥的醫師,

是複習且有收藏價值的一套軟體。^^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承氣湯類,指的是大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麻子仁丸、桃仁承氣湯、厚朴七物湯、厚朴三物湯、厚朴大黃湯、大黃硝石湯、大黃牡丹皮湯、三一承氣湯、黃龍湯、增液承氣湯等十三個方劑。這十三個方劑,以大承氣湯爲代表。其餘十二個方子,皆在大承氣湯基礎上加減變化而成。

一、大承氣湯
大承氣湯是治療陽明病腑氣實而燥屎已成的病變。必須具有腹部痞滿、大便燥堅的證候特點方可使用。
    我認爲:“大便硬”是小承氣湯的主證,而“大便燥”方是大承氣湯的主證。兩證雖皆有大便不通,但程度而有輕重之分。正如第215條所說:“陽明病,譫語有潮熱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若能食者,但硬耳”。從這段文字可以著出,“燥屎”與“大便硬”的概念並不相同。“大便硬”指的是大便幹硬,而猶能成條;“燥屎”指的是大便成球,而不是成條,所以才叫“燥屎五六枚也。”它反映了燥熱灼津,糟粕凝結,形同羊屎,嵌頓於腸而不得排出體外。此證燥熱已深,腑氣阻塞,故可五六日,甚至十餘日而不大便,以致腹滿疼痛,或見繞臍作痛,腹滿不減,雖減亦不足道。此證腸實而胃滿、腑氣受阻,故反不能食,燥熱內焚,除傷自身津液而見汗出、潮熱、譫語以外,還要下劫肝腎之陰,出見“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”等傷陰證候。大承氣湯證範圍爲廣,限予篇幅,不能列舉,請參照前面的《試論六經病提綱證的意義》,互相對參,則庶幾近之。
    大承氣湯在《 傷寒論》 中凡十九見,所以,它比調胃承氣湯、小承氣湯的治療範圍寬廣。爲此,要掌握了大承氣湯證的辨證知識,而對於陽明病的各種胃實之證,就會起到觸類旁通、舉一反三的功效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白虎湯類,指的是白虎湯、白虎加人參湯、白虎加桂枝揚、竹葉石膏湯、白虎加蒼術湯、玉女煎、化斑湯七個方劑而言。這七個方劑,而以白虎湯爲代表,其餘六方,皆是在白虎湯基礎上,加減變化而成的。

一、白虎湯

白虎湯是治陽明熱證的主方。陽明熱證,是指陽明裏熱熾盛,但尚未斂結成爲腑實,熱在陽明氣分而彌漫全身,充斥內外,表現爲表裏俱熱的一種證候。陽明熱證與陽明腑實證比較,腑證可以說是有形之裏實,而熱證則是無形之裏熱。因熱證之身熱來自於裏,並非邪在經表,故也不同于陽明經證。
    陽明裏熱,彌漫全身,充斥內外,故一身表裏皆熱,熱盛迫津外泄,故汗出;熱盛津傷,故口燥舌幹,煩渴而喜冷飲;陽明熱甚,氣血沸騰,故脈洪大或浮滑而數。以上所述大熱、大汗、大渴、脈洪大,即“四大證”,可以說是陽明熱證的典型證候,也是陽明熱證的辨證要點。其中尤以煩渴和汗出而爲使用本方主要之根據。
    白虎湯是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(炙)、粳米四味藥組成。方中石膏大寒,善清陽明氣分之熱而不傷津;知母苦寒而潤,既能清熱,又能滋助肺胃之陰;粳米、甘草滋養胃腑氣液,以免中寒之弊。四藥合用,共奏清熱生津之功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文轉錄自 PTT  medstudent 看板

作者: cmckendo (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) 看板: medstudent
標題: [感想] 中醫執業一年心得
時間: Fri Oct 16 20:04:44 200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