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時下的年輕女性都偏愛漢方美白,認為除了美容之餘,還具有調理身體的功效。
 而在眾多漢方美白中,又以"玉容散"讓許多人偏愛不已~
 據說讓玉容散開始流行起來的新聞是2004.8.8 自由時報的陳芸芸記者的這篇報導
  近來氣溫頻創新高,日頭更是毒辣,許多民眾一不小心就曬成內白外黑的雙層皮膚
而困擾不已,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明珠指出,慈禧太后宮廷御方國寶級敷面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苓桂劑,指《傷寒論》中以茯苓、桂技爲主藥的方劑,其中包括苓桂術甘湯、苓桂姜甘湯、五苓散等方劑在內。爲使本講內容更爲完備,也將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苓桂劑和自製之方補充了進去。苓桂劑主要是用來治療水氣上沖證的,此病爲常見病和多發病,歷代醫家都比較重視,在臨床治療上也有所發展。水氣上沖證,散見於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方論》,張仲景提出了以苓桂爲主藥的一類方劑的相應治法。但文中的苓桂諸方證,分列於不同的疾病篇章,缺乏系統歸納和有機聯繫,使人難以掌握全面。爲此,綜合各條有關方證,結合個個臨床體會,將苓桂劑在臨床中的加減運用加以論述,以治療包括太陽病腑證在內的各種有關水氣的疾患。

一、水氣的概念

古人對水氣的概念,認識也頗不一致,有人認爲水氣是水之寒氣,如成無己注水氣上沖時說:“水寒相搏,肺寒氣逆”;也有認爲水氣即水飲,如錢天來注:“水氣,水飲之屬也”。我認爲上述兩種不同的見解,似乎各自說了一半,周爲水與寒、水與飲,往往協同發病,水指其形,寒指其氣,飲則指其邪,二者相因,故不能加以分割。
   水氣的概念,應是既有水飲,又有寒氣,這樣去理解,則比較恰當。
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一、麻黃湯的適應證

麻黃湯是治療太陽傷寒的主方。太陽傷寒,是指寒邪外襲以後,在太陽病提綱證上,又出現身疼、腰痛、骨節疼痛,惡寒,發熱,無汗而喘等證的就叫做太陽傷寒證。所以它和近代醫學的“腸傷寒”不同。寒邪,在六淫邪氣中屬於陰邪,侵犯人體,最易損傷陽氣。人體陽氣被寒邪所傷。失去正常的溫煦作用,所以必見惡寒。太陽傷寒的惡寒,是很嚴重的,即使多穿衣,多蓋被,或者烤火取暖,也常常是不得緩解。寒主凝滯、主痛,又主收引,故除惡寒之外,還見各種疼痛之證。外感寒邪,營衛凝澀不利,皮毛腠理斂縮閉塞,所以身上不出汗。即捫其皮膚灼熱燙手,但無絲毫汗意可言,這在診斷上很有價健。“肺之合皮也,其榮毛也”,皮毛汗孔被寒邪閉鬱,肺氣也就不得宣發,肺氣失宜,則氣逆作喘;若影響到胃氣的和降,還可見到嘔逆。此證無汗而表實,且爲寒邪所傷,使脈緊而有力,故脈浮緊而異於中風之浮緩。桂枝證與麻黃證,均屬太陽病,故脈浮,頭項強痛,而惡風寒是它們的共見證。但桂枝證爲表虛,以汗出、惡風、脈浮緩爲主;麻黃證爲表實,以無汗、惡寒、身疼、脈浮緊爲主,兩者有所不同,不可混淆。

麻黃湯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炙甘草四味藥組成。麻黃辛溫,可發散風寒,開腠理而發汗,宜肺平喘,桂枝通陽解肌,助麻黃發散風寒,杏仁苦溫利肺,助麻黃宣肺平喘,甘草則調和諸藥而護正。本方爲辛溫發汗之峻劑,但麻黃與甘草的劑量之比,以三比一爲准,如此服之方能奏發汗之效。

 

二、麻黃湯的臨床應用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桂枝湯的適應證

桂枝湯是治療太陽中風的主方。太陽中風,是指風邪外襲以後,在太陽病的提綱脈證上,又出現發熱、汗出、惡風、脈緩等脈證的就叫做太陽中風證。所以,它和近代醫學“腦血管意外”的中風不同。風爲陽邪,犯表襲衛,衛陽與風邪相搏,故先見發熱。並且,發熱的出現既迅速而又突出,它與以惡寒爲突比的太陽傷寒證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。衛陽被風邪所傷,失去了衛護肌表,管理汗孔開閤的作用,再加上風邪的不斷疏泄,迫使營陰不能內守,因而可出現“自汗出”的證候。但是中風的汗出,並不是汗多而連綿不斷,而僅是皮膚潮潤,以手捫之可知有汗爲辨。汗出則更使肌腠疏鬆不固,衛氣隨之也泄。反映在脈象上即是緩脈。張仲景在第12條對此證作了很形象的描述和很好的說明:脈“陽浮而陰弱”,即指浮取有餘,重按不足的浮而緩弱的脈象。“翕翕發熱”、“浙浙惡風”、“嗇嗇惡寒”,形容象多著衣服那樣的發熱:象冷水淋在身上一樣的怕風,而怕冷又表現出一種畏縮的樣子。同時由於風邪外襲,影響了肺氣的宣發和胃氣的下降;肺氣不利則鼻嗚,胃氣上逆則幹嘔。太陽中風的病理,可概括爲“榮弱衛強”四字。“榮弱”是說榮陰失去衛陽的固護而外泄,反映了正氣有不足的一面,“衛強”指風邪犯于衛分,反映了邪氣盛實的一面。總起來看,風邪外襲以致榮衛不和,就是太陽中風證最基本的病理特點。
    太陽病的中風證當用桂枝湯治療,但桂枝湯卻不僅限於治太陽中風證。如本屬太陽傷寒證,經過汗下之後,表邪仍不解,或雖經汗解, 但又複感風寒病在表者,均可以用桂枝湯再行解表。爲什麽不用麻黃湯呢?這是因爲病雖原屬傷寒,但已經汗下,儘管表證仍在,也不宜再用峻汗之法。用桂枝湯可解肌發表,調和榮衛,雖發汗祛邪,但又不損傷正氣。正如第57條說:“傷寒發汗已解,半日許複煩,脈浮數者,可更發汗,宜桂枝湯”。還有一種情況,即有的病人內臟並沒有反映什麽毛病,只是不時的自汗出,或伴以發熱,這是什麽原因呢?這是因爲“衛氣不和”, “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”。也就是說,雖然病人營氣和順,但衛氣不和,不能與營氣密切協作,以致營衛各行其事,衛氣不能外固,營陰不能內守,因而“常自汗出”或“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”。這種既非太陽中風,又“髒無他病”的榮衛不和證,也要用桂枝湯在發病之前服藥取汗,使營衛調和則愈。

桂技湯由桂枝、芍藥、炙甘草、大棗、生薑組成。方中桂枝溫通衛陽,配生薑之辛,以解衛分之風邪,芍藥味微苦酸,能斂陰和營,配大棗之甘,可滋養營陰之弱;甘草和中扶虛,佐桂、芍以和陰陽。以上五藥,內含辛、酸、甘等味,由於辛甘化用可以助衛,酸甘化陰可以和營,故桂枝湯有調和營衛的功效。本方服法,要求藥後喝熱稀粥,溫複避風,其目的是使穀氣內充,既可以助桂枝發汗驅除衛分之邪,又可以內資汗源而和營陰之虛。
     柯琴在評價桂枝湯時說:“此爲仲景群方之魁,乃滋陰和陽,調和營衛,解脫發汗之總方也。凡頭痛發熱,惡風惡寒,其脈浮而弱,汗自出者,不拘何經,不論中風、傷寒、雜病,鹹得用此發汗,若妄汗、妄下,而表不解者,仍當用此解肌。如所雲頭痛、發熱、惡寒、惡風、鼻鳴、幹嘔等病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,惟以脈弱自汗爲主耳”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研究《傷寒論》 的六經辨證理論是很多的。其以標本中見的理論去指導六經證治的則稱之爲氣化學說。這個學派的代表則有張隱庵、陳修園等人。氣化學說源於《內經》 的運氣學說,經過傷寒家們的移植和發揮,用以說明六經六氣標本圖1 上中下標本中見圖 

 上中下標本中見圖

1 上中下標本中見圖

 

中見之理,以反映六經爲病的生理病理特點而指導於臨床。爲此,闡述這一學說時,必須先從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談起。它說: 少陽之上,火氣治之,中見厥陰;陽明之上,燥氣治之,中見太陰;太陽之上,寒氣治之,中見少陰;厥陰之上,風氣治之,中見少陽;少陰之上,熱氣治之,中見太陽。太陰之上,濕氣治之,中見陽明。所謂本也,本之下,中之見也,見之下,氣之標也,”由於以上的陰陽六氣標本理論的建立,就爲傷寒學六經氣化學說提供了理論上的根據。圖2 臟腑經絡應天本標中氣圖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經爲病的提綱證,是《傷寒論》辨證的綱領。六經爲病,各有一條綱領,古人以之比如大將建旗鼓,便士卒望之而知趨,方能壓住陣腳,而能指揮若定。觀張仲景於複雜的疾病中,擇出六經至當的證候,即所以建旗鼓。用以反映疾病的規律,使人知所趨。由是觀之,六經的提綱證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   爲了說明六經的提綱證,首先必須弄清六經辨證的物件和範圍。我認爲,六經辨證方法,原是以邪氣傷人而立論的,並非只針對傷寒之一病。
   柯韻伯在《傷寒論翼》 的序言中說:“原夫仲景之六經,爲百病立法,不專爲傷寒一科。傷寒雜病治無二理,鹹歸六經之制節”。柯氏把六經辨證,視爲百病而立,實能先獲張仲景之心,因而也就掃清了只治傷寒一病的俗見,擴大了六經辨證的範圍。簡而言之,這部書包括了兩類疾患:一類是急性熱病的傷寒,二類則是慢性疾患的雜病。兩者發病雖異,而醫理則通,都不能離開六經之制節。所以本書的內容是以六經辨證爲宗旨。

六經本身是由臟腑經絡所組成的六個系統,它們屬於物質範疇,故有自身的運動規律,以反映生理和病理的變化。辮證的方法,就是按照六經的客觀規律去分析疾病,去認識疾病,務使主客觀統一起來,就達到辨證之目的。
   然而,辨證一定要言之有物,絲毫不能離開物質的存在,六經絕非空洞的名詞遊戲,它既有受邪之體,又有所病之因。有能有所,以見證由體生,證由體定之理。因爲辨證之法是從六經之體而求證,由於六經之體各異,故每經的證候特點也就隨之不同。這就爲辨證時創造了有利條件。但也應該看到,六經所反映的證候,又有共同規律可循,這是因爲證侯的産生,決定於六經的陰陽對立變化的規律。所以,陽與陰對立,有陽證也就必有陰證,表與裏對立,如有表證也就必有裏證,寒與熱對立,若有寒證也就必有熱證.虛與實對立,故有虛證也就必有實證。這種相對而生的八個證候,它們既是疾病中的陰陽矛盾産物,又是疾病對立的統一。因爲它們不超出相對而生的陰陽、表裏、寒熱、虛實的發病規律,古人就叫做“八綱”辨證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文:漢唐中醫

  1. 不信中醫的人,一開始吃中藥就要求第二天就好了,這種人就是不信中醫。

  2. 對醫師有疑慮的人。

  3. 自以為是的人,又要吃西藥又要吃中藥的人。

  4. 懂一點簡單中藥 , 對醫師處方指指點點的人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傷寒論》的文章結構,是以條文形式組成,據趙開美複刻的宋本《傷寒論》 ,有398 條之多。傷寒論,既然用條文以表達辨證論治,因此,學習《傷寒論》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理解條文和條文之間相互聯繫的意義。
    應該看到《傷寒論》398條,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在條文之間,無論或顯或隱,或前或後,彼此之何都有聯繫。作者在寫法上,充分發揮了虛實反正,含蓄吐納,對比互明,言簡義永的文法和佈局,從而把辨證論治方法表達無遺。

爲此,學習《傷寒論》先要領會條文的排列組合意義,要在每一內容中,看出作者的佈局和寫作目的,能學到條文以外的東西,要與作者的思想共鳴,才能體會出書中的精神實質。
    基於上述要求,試將《傷寒論》398條的相互關係,按六經範圍加以論述,以爲學習《傷寒論》提供參考。

 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上 編

辨 太 陽 病 脈 證 并 治

    太 陽 之 為 病 , 脈 浮 , 頭 項 強 痛 而 惡 寒 。

    太 陽 病 , 發 熱 汗 出 , 惡 風 脈 緩 者 , 名 為 中 風 。

    太 陽 病 , 或 已 發 熱 , 或 未 發 熱 , 必 惡 寒 , 體 痛 ,嘔 逆 , 脈 陰 陽 俱 緊 者 , 名 曰 傷 寒 。

    太 陽 病 , 發 熱 而 渴 , 不 惡 寒 者 , 為 溫 病 。 若 發 汗已 , 身 灼 熱 者 , 名 曰 風 溫 。 風 溫 為 病 , 脈 陰 陽 俱 浮 , 自汗 出 , 身 重 , 多 眠 睡 , 鼻 息 必 鼾 , 語 言 難 出 。 若 被 下 者, 小 便 不 利 , 直 視 失 溲 , 若 被 火 者 , 微 發 黃 色 , 劇 則 如驚 癇 , 時 瘛 瘲 ; 若 火 熏 之 , 一 逆 尚 引 日 , 再 逆 促 命 期 。

    病 有 發 熱 惡 寒 者 , 發 於 陽 也 ; 無 熱 惡 寒 者 , 發 於陰 也 。 發 於 陽 , 七 日 愈 。 發 於 陰 , 六 日 愈 。 以 陽 數 七 ,陰 數 六 故 也 。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廣告管理辦法1 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廣告管理辦法2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廣告管理辦法3
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廣告管理辦法4 


CM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